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雷山 > 休闲旅游 > 景点介绍
西江景区基本情况
字号: 分享:

一、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凯雷(凯里至雷山)高速正在修建,交通十分便利。再加上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处于昆明-贵阳-凯里-三江-桂林这条国际旅游线上,为东线旅游的中心地带,交通区位条件便利。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共有住户137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千户苗寨山水风光旖旎迷人,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吊脚木楼鳞次栉比。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拥有远近闻名的银匠,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超高水平,能打造您所需的各式各样装饰银品。

二、荣誉

几年来,通过加强景区综合整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并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加强与各大网络媒体和各大旅行社合作等多种渠道,景区综合旅游服务能力逐渐提升。先后获得了“国家AAAA景区”、“贵州省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知名品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十佳文明旅游景区”和“2014年中国自驾游短线人文类金奖”等荣誉称号。

三、历史

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年就形成了如今两座山头的建筑规模。西江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乾隆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个名称不够雅观,因此而改称“西江”。“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义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西江苗族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居住的,所以名称里在有“商讨”的含义。

苗族是一个悲壮的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这里定居的,西江苗族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也是考虑到一定的战略意义。苗族有这样一种说法,水弯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够聚集财富、聚集人才。西江苗寨正是处在一个大水湾里。

四、主要旅游资源

西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苗族独特的历史背景,西江的民族文化积淀厚重,风情独特、丰富多彩、古朴浓郁,是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加上秀丽的自然风光,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故有“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之说。

(一)建筑文化

西江最具有特色的是民居建筑,有平房、楼房和依山就势而建的半边吊脚楼类型。整个山寨房屋全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栉次鳞比,次第升高,形成气势恢弘的吊脚楼群,成为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木楼最大的有三层八柱五间,一般为三间正房搭一箱阁。第一层存放生产工具,圈养禽畜等,第二层做客厅、寝室、厨房、火炕取暖间,厅前外廊为装有“美人靠”,榫扣在檐柱腰部,饰以木条曲形栏杆,供闲时乘凉憩息或会客,窗棂雕刻各种花鸟图案或十字格。大门两边有一对造型别致的木棰,俗称“打门棰”,第三层存放谷物粮食、饲料、瓜菜等生产生活物资,房前屋后竖晾禾架和谷仓。户与户之间铺砌青石小道连接。西江千户苗寨保存了较多的古老建筑物,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历史风貌古朴典雅,其恢弘气势犹如天上楼阁,是不可多见的苗族艺术奇观。

(二)服饰文化

西江姑娘能歌善舞,能织善绣,心灵手巧,服饰上的刺绣和绚丽多彩装饰是历代苗族妇女的杰作。苗族刺绣针法细腻,有平绣、辫绣、缠绣等十来种。图案有蝴蝶、麒麟、龙、凤、鸟和生活中常见的虫、鱼、花卉、桃子、石榴等,颜色多以红、蓝为主。一般以绸缎或家织布作底,描绘或贴上图案,为此,剪纸又成了苗族妇女必须掌握的手艺。苗族刺绣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技巧。节日,姑娘们身着银饰盛装,银饰是西江银匠的工艺极品,重约八公斤,其饰物种类繁多,有数十件甚至上百件之多。丰富多彩的苗族工艺品,美妙绝伦、工艺精巧、造型古朴别致,纹理细密,极具民族特色,驰名国内外。

(三)饮食文化

西江苗族主食大米,辅之以玉米、小米、麦子、红苕、土豆等杂粮。苗族人喜吃酸辣味,几乎家家都酿有酸汤、酸辣椒、酸菜、酸蕃茄、腌汤、腌鱼、鸡稀饭等。“酸汤鱼”、“辣子鱼”是一道苗家的佳肴。过苗年时,把鱼去胆后,掺豆腐或黄豆一起煮熟。让其冷冻一夜后,就成了“冻鱼”。现到西江的游客吃“农家饭”已成为一种时尚。

(四)节日文化

西江民族节日,每年农历六月的“吃新节”、十月的“苗年”和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是西江苗族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吹芦笙、踩铜鼓,万人会聚、盛况空前。凯里、台江等毗邻地区的苗族人民汇集于此观赏,极盛时有数万人之多。节日文化是苗族各种文化的综合体,是展示苗族服饰文化、信仰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活动,又是男女青年恋爱的桥梁和纽带。

(五)酒文化

饮酒是西江苗族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礼节内容,有其独特完整的形式。牛角酒是苗族最高规格的酒礼,常使用于过年过节和嫁娶场合。此外西江还有拦路酒、双脚酒、团圆酒、咬手酒、交杯酒、敬酒、猜拳酒、送别酒等各种形式的酒礼。西江苗族常以歌敬酒,以酒带歌,以歌带舞来迎送客人。

(六)歌舞文化

西江自古就有“歌舞的海洋”之美誉。歌的种类有飞歌、情歌、酒歌、嘎别福歌、哀歌、丧歌、祝福歌、古理歌等,“飞歌”高亢,“酒歌”深厚雄浑,“情歌”缠绵婉转,芦笙曲悠扬清脆。舞的种类主要有木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等,“木鼓舞”刚劲有力,“铜鼓舞”庄重肃穆,芦笙舞婀娜多姿。

(七)婚姻文化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主要是通过“游方”来完成,多为自由恋爱成婚的方式。其形式是在“游方”场上用歌传情寻觅终身伴侣,经过相恋一定时间之后,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即可结婚,也有的在夜深人静时由男方邀人来悄悄将恋人接走,这种形式称为“夜嫁”、“偷亲”。“游方”的场所一般选择在村前寨后的树林中。

(八)农耕文化

苗族是最早从事农耕活动的民族。西江千户苗寨地处雷公山山脉腹地,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传统农耕劳作方式相对保持着手工劳作的原始方式,从他们的劳作中我们可以溯回到几千年前刀耕火种的景象。西江田园观光区位于西江苗寨东南面,穿越而过的白水河孕育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有成片叠层如玉带的梯田和菜地,灌溉沟渠纵横,苗民往返劳作,是苗族农耕生活的大观园。

(九)自然风光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雷公山山脉腹地,所属范围山脉成群,溪水纵横,森林植被占87%,自然风光秀丽。景区内山脉、森林、河流、梯田、吊脚楼、风雨桥等构成一幅秀美的画面,彰显着人类栖息的旷远意境。

(十)历史遗迹

被称为“高山上的王城”雷公坪,分大雷公坪和小雷公坪。是清朝苗族起义的大本营,点将台至今仍然屹立,各种历史遗迹依然保存完好,大雷公坪约有1平方公里的平地,四周均是原始森林。小雷公坪则有一个约2亩的冷水湖。

六、资源特征

(一)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类资源为主体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丰富,在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分布着7大类、74个旅游单体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全寨74个单体旅游资源中,84%为人文旅游资源。

(二)人文旅游资源品味高,开发潜力大

西江千户苗寨的人文旅游资源品味很高,西江的苗寨、吊脚楼、银饰、民俗等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均有很强的独特性,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是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较好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公山麓,距离风光秀丽的雷公坪不远,是背包旅游者开展徒步探险旅游的理想场所,苗族上游,是前来苗寨休闲度假游客领略苗疆田园风光和自然山水的好去处。

七、保护措施

(一)健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考核机制。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暂行办法》,采取发放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扶持奖励机制加强古建筑群的保护,激发了群众参与景区的建设管理;同时,增加环境卫生、行为规范等作为考评内容,增强了评级工作可操作性,切实提高了群众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二)健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组织机构。

成立以西江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为组长,西江镇人民政府、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公司等驻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同时,设立民族文化保护评级日常办公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保护评级工作的开展。

(三)健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宣传机制。

制定了《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宣传方案》,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暂行办法》;同时,实行定期公示制,对资格审查、评级考核、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实行定期公示,进一步扩大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的氛围。

(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部门和村级作用,采取齐抓共管的形式,将民族文化保护评级考核权利按部门职责下放,并充分发挥西江村两委在评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引入群众代表监督机制,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发挥监督作用。通过部门参与的形式,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在景区管理、景区经营、文化提升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巩固和发展西江景区部门联动管理的良性机制。发展概况(行政归属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开业时间、发展过程、累计投入、近三年经营情况等)

1、行政归属单位: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

2、经营管理单位: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3、开业时间:2009年7月

4、发展过程

自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之后,西江千户苗寨正式开发为一个旅游景区。从2008年以前不足五万人次的游客量到去年突破两百万人次,这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凭借着2008年第三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成功召开的历史机遇,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朝着又快又好方向蓬勃发展。

为更好地经营与管理西江千户苗寨,于2009年7月2日,由雷山县人民政府出资,注册资本为3348.8万元,成立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其中:货币出资1500万元,其余为实物注资,实物为土地使用权,属国有独资公司,负责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经营业务。经营范围包括:景区开发、建设、经营活动管理;经营性国有资源开发、经营和管理;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开发销售;景区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及酒店管理等相关服务等。公司现有资产2.7亿元,是黔东南州仅有的两家培育上市公司之一。目前已被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评定为AA级信用企业,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5、近五年年经营情况

据统计,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接待人次数240.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2亿元;2012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接待人次数156.2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4.941%,实现旅游综合收9.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41%;2013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接待人次数218.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38%;2014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接待人次数272.5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4.8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4%;2015年景区旅游接待人次数345.6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6.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